close

==================

 寫於2009年九月‧台北

==================

初秋的傍晚,天氣微涼,通往台北美術的人行道上,人們熙來攘往。
即使是夜間延長開放,看展的人潮似乎並沒有減少。

我和前室友阿雪,帶著興奮的心情,買了門票,開始我們接下來的動畫之旅。

電影市場上,每隔一段時間,就會推出幾部老少咸宜、大人小孩都愛看的動畫片。這些動畫電影,主要來自美國的夢工廠、迪士尼、皮克斯和日本宮崎駿的吉普力工作室。

這次舉辦展覽的是「皮克斯工作室」。
對皮克斯三個字不熟沒關係,他們的動畫你一定有看過!
從早期一點的「玩具總動員」、「怪獸電力公司」、「超人特攻隊」、「海底總動員」到近期的「機器人瓦力」、「料理鼠王」和前一陣子才剛下檔的「天外奇蹟」都是他們的作品。

這次的動畫展不僅展出了每一部動畫,在製作過程中,所繪製的彩繪腳本、素描、手繪稿和人物模型,還可以透過短片的介紹,一步一步了解動畫製作的過程。

展覽中,可以看到怪獸電力公司最受歡迎的毛怪,是繪製了許多草稿後才生產出來的,為的是要在「可以令人害怕到產生尖叫」和「可愛討喜」之間找到平衡。毛怪的毛也是藝術家先畫了1000根毛之後,再複製2300次而成的。同時,也可以了解藝術家如何從生活中找到靈感,創造出各式各樣的角色和場景,例如:cars中,有台車的造型是來自於去掉鼻子的牛;藝術家將手上的玩具拆解後,重新混搭而創造出玩具總動員的角色;為了更了解海底的光線,整個team的人員都跑去學潛水。皮克斯更收集員工的牙齒照片,作為動畫人物牙齒造型的database。另外,還有四個短動畫也非常的逗趣。

這次展覽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「幻影箱」,相信很多人對這個東西個感覺是跟我一樣的。這個完美結合機械和燈光的大轉盤,以每秒18革的速度進行轉動,帶領我們了解3D動畫製作的原理。

這次的展覽動線也規劃的十分細膩,靜態的展區→幻影箱→影片,讓參觀者能循序漸進的揭開動畫製造的面紗。不過因為人潮眾多,所以我是先看後面的動畫,再回到前面來看靜態的圖稿和雕塑。但即便如此,也不會有看不懂的情況,反而因為接近閉館時間,少了人潮多了空間,可以更注意到一些影片中提及的細節。

一部皮克斯的動畫從無到有,平均需要花四年的時間,其中不斷的修改、修改、再修改的精神,對細節的堅持,是我們需要學習的。3D動畫或許並不需要製作上萬張大量的手稿,但是在製片的過程中卻需要透過不同的媒材,將原本2D平面的角色轉化為3D立體雕塑,再套上各種搭配情節出現的表情、動作、聲音,取才之廣泛,超乎我們的想像。

最後,在皮克斯,我們還看到了在科技產業叱剎風雲的老賈的身影,沒想到他皮克斯的推手。科動雙棲的老賈,這樣的商業頭腦和遠見,實在令人佩服!!

=================

最近在電視上看到皮克斯動畫展到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訊息,不禁心癢癢的想再去看一次。這一次,希望可以好好看完所有的幕後製作花絮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capple 的頭像
    ccapple

    What I Want To Say Is...

    ccapp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